责编:陈慧     

磁州窑的历史演变  |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着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详细]

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性  |

磁州窑虽然历史悠久,但因其民窑的身份,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不多,长期以来,人们都没能认识磁州窑,直到上世纪初(1918年),人们在巨鹿古城发现了大量白地黑花的古代瓷器,引起国内考古界对磁州窑的重视。将近一百年过去了,对磁州窑进行了全面的探究,经过数次发掘厘清其发展脉络,更加认识到自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性。白釉黑绘瓷、最早的釉上彩图和兼书法绘画的装饰是磁州窑最大的贡献,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
[详细]

对国外陶瓷的影响  |

日本各地有许多博物馆与美术馆,收藏有多达万件以上古代磁州窑作品。其中有梅瓶、瓷枕、龙凤坛、红绿彩碗、天目、三彩花瓶等一大批磁州窑精品。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静嘉堂文库、松岗美术馆、五岛美术馆、梅泽博物馆、大和文华馆、冈山美术馆、永青文库、箱根美术馆、白鹤美术馆等收藏有磁州窑精品56件,其中宋磁州窑作品19件,金代磁州窑作品37件,另外还有元、明、清时期的磁州窑精美作品多件。[详细]

磁州窑的造型  |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详细]

胎釉特征  |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详细]

最早的釉上彩图  |

宋末金初,磁州窑又在黑白瓷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红绿彩”。红绿彩是用红、绿两种色彩或以红、绿两种色彩为主要色彩,在烧好的白瓷胎上绘画纹样,不上釉,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的彩绘瓷器。为明清时期大放异彩的各种釉上彩瓷打下了基础。而景德镇开始烧造红绿彩瓷的时间,比磁州窑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详细]

  •  历代陶瓷纹饰的演变史 

    磁州窑纹饰是广大磁州窑匠师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创造的.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的启发,北宋初年,少数磁州窑匠师尝试着用毛笔在坯胎上点、划、涂、抹,然后挂釉入窑烧制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详细]

  • 纹饰纹路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观念。[详细]

  • 兼书法和绘画技巧

    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河北省文研所对观台磁州窑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除发现数以万计的瓷器和瓷外,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窑炉、加工原料的碾槽等。发掘出的器物以盘、碗、罐、瓶等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详细]

  • 精美刀工:深剔刻

    磁州窑系虽属民窑体系,但其以工艺精良、成品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它的剔刻类瓷器是极为精彩的品种。磁州窑系的剔刻工艺属于胎装饰类,分浅剔与深剔刻两种。[详细]

高峰历史

磁州窑始烧于五代到北宋前期,宋中期是其发展期,在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到元代,由于烧造方法趋于随便,制作粗糙而走向式微。由此可看到,宋代时,磁州窑胎质较坚硬和精细。[详细]

宋代民窑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首先对宋代民窑有个大致了解: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详细]

金代工艺

金代磁州窑瓷器胎质略粗,釉面闪黄,精细产品釉子光润。装饰品种以白釉绘黑花最为常见,也有白釉划花、黑釉铁锈花、黄绿釉(俗称金三彩)及白釉、黑釉等。[详细]

元代特点

元宫廷会在过春节时举办全年宴,酒为重要饮品。蒙古人保留浓厚的游牧生活习俗,行骑马,住帐篷,戴斗笠帽等,此生活习俗对元代的陶瓷酒具产生深刻影响。[详细]

新变化

宋末到金代是磁州窑制瓷生产的繁荣期,产品以民间日用器为主。元代磁州窑瓷业生产仍很兴旺,其产品造型和装饰风格在承继前代的同时亦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详细]

磁州窑梅瓶:瑰丽典雅  |

磁州窑梅瓶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名贵品种。磁州窑梅瓶无论是造型之优美,还是纹饰之秀丽,都给人以无尽美感与艺术享受,美不胜收。梅瓶造型特征为小口、圆唇、短颈、丰肩、体修长及圈足等。梅瓶制品巧夺天工,吸收了以往各时代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养分,因而具有美轮美奂的审美价值。目前,国内外陶瓷博物馆均以收藏几件磁州窑梅瓶引以为荣。[详细]

白底黑花器:雄浑质朴 |

磁州窑这时异军突起,形成了蜚声南北的庞大窑系,同时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法巧妙地运用到了瓷器的装饰之中,设计出白底黑花的品种,打破了当时瓷器以单色釉为代表的装饰格局。这种白底黑花是磁州窑在宋代创立不久,由工匠们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装饰方法。[详细]

白地褐彩文字纹虎形枕 |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藏有一件金代的磁州窑白地褐彩文字纹虎形枕。长31.5厘米,宽18厘米,高9厘米。瓷枕呈卧虎形,四肢匍匐,虎尾盘至身前近肘部,全身绘褐色虎皮纹,造型生动传神,前端虎首以两鼻孔为气孔。虎背为枕面,其中心草书七言气候歌:“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落叶迟”,运笔流畅,潇洒娴熟,一气呵成。[详细]

白釉褐彩鱼纹大盆 |

白釉褐彩鱼纹大盆,高9.5厘米,口沿直径43厘米。敞口,折沿,唇边,弧腹,平底。瓷器盆内底中心以简洁有力、奔放流畅的笔法绘大鲤鱼一条,鲤鱼周围绘随水的流向而飘舞的宽叶水草,鲤鱼的游向与水草的漂向成逆势,这种“逆势”表现手法产生了强烈的动感效果,使人深切感受到鲤鱼正躬身摆尾奋力逆水游动,顺水漂摆的水草则起到了衬托主题画面的作用,如此设计用笔真可谓匠心独具。[详细]

磁州窑瓷真仿品辨伪要点 |

要善于抓住工艺程序、工艺方法、工艺手段上细微的变化,即抓住仿制者们本身难以克服的漏洞与仿制者本身素质在制瓷中的反映,磁州窑瓷器真仿品辨识要点如下:一、看胎骨成型方法:采用浆胎者均为伪作。磁州窑注浆成型技术采用的时间约在1948年之后,如是浆胎,必为后仿无疑。二、看模印痕:模印痕是在瓷器的口部。[详细]

磁州窑为什么不为当时的文人所赏识 |

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匠师们笔调简洁,形象生动,质朴粗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的瓷枕上还题有诗词、谚语、警句,甚至器物用途等。[详细]

如何辨别磁州窑瓷枕 |

近年来,金元时期的磁州窑绘画枕(瓷枕)成为仿制的重点目标,烧造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高仿品几可乱真。鉴定磁州窑瓷枕可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加工手段 。磁州窑古枕胎体比较疏松,但釉面融化很好,属于釉熟而胎不熟的状态;现代仿品使用的泥料在粗细方面与过去有差别,泥料的可塑性有了改变。宋金元时期使用的原料以大青土为主,坯料与现代仿品似乎没有大区别。[详细]

被“民窑”身份伤害的磁州窑有望翻身 |

草野之间,代有遗才。磁州窑便是被“官窑”遗忘的一颗明珠,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瓷器史上“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中彭城便是指磁州窑。因磁州窑所有产品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众多品类风格清新,不受任何束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详细]

WEIBO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