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朱悦嘉     

毕业季之后,对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尚未结束,不少画廊和机构纷纷推出青年艺术家计划,旨在发现年轻人里的潜力股。观察近几年的展览、拍卖等活动,青年艺术家有着大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他们也以张扬的青春个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艺术的“场”。面对频频向青年艺术家抛来橄榄枝的艺术市场,年轻的艺术家们又该如何应对市场带给他们的挑战?

2014年度”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即将盛大绽放

“青年艺术100”项目自2011年创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扶持与推广,每年都会携带入围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海内外进行巡回展览,扶持和推广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经过三年的发展,“青年艺术100”已经成为业内推广青年艺术的第一品牌,很多参展艺术家也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艺术梦想,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全文]

赵力:支持青年拒拔苗助长

在当下的艺术市场的大熔炉里,“赵力”几乎是无人不晓,就像百度新闻的热词搜索一样,他是艺术市场的“关键词”。当前,“青年艺术100”再次把他和市场热度链接起来,作为“青年艺术100”的艺术总监,赵力的理想是使“青年艺术”国际化和构建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那么,经过四年的努力,“青年艺术100”现状怎样呢?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全文]

请保持“野生”精神

当老艺术家的创作陷入程式化,只能不断重复过去时;当老艺术家被裹挟进利益链条,变得前瞻后顾时;当老艺术家被一场场开幕式、一个个华而无实的奖项,耗去心力时。是新的青年艺术家们,站起来的时刻了![全文]

冲破已定论的绘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为青年艺术家

青年艺术家对于自身的强调明显区别于上代艺术家的宏大特色,他们的创作介入角度和作品形态等也呈现出了极其多元的状态。他们更迷恋于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经验和顿悟,将这种个人生存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来精细的揣测和修炼。[全文]

“80后” 一级市场开始走俏

近几年“果冻时代”、“七零八落”、“80后”新锐艺术系列展等大展,都使得市场眼球集中到了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80后”和“70后”的艺术家逐渐走上前台。在中国近二十年催生的当代艺术家,年龄上还没有“几代人”的差距,但已经出现了四大金刚、70生人、“80后”三代的不同面貌。[全文]

艺术金融机构投资青年艺术家成为趋势

与如今中国艺术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前辈相比,70后、80后乃至90后青年艺术家们确实更有个性,并行在一条与前辈们所不同的道路上。与此前相比,这些年轻人的竞争更激烈:每年大量美术院校的考生将中国青年艺术群体推向一个令人吃惊的规模。与此前相比,这些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更系统:大量科班出身背景让他们拥有着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赶上了一个迥异于前辈们的时代,一个艺术与金融开始紧密结合的时代。[全文]

买青年艺术家的画:低价而不低端

随着前一阶段国内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纷纷落幕,“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品低端市场前景”、“艺术品消费产业化”等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那么,大型“汇展”、集中推广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能否为沉闷、低迷的一级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全文]

青年艺术家如何上位?

“这两年学生毕业作品的特点是材料运用的丰富性,他们更开放,更注重自我个性的表达。”这是央美副院长徐冰对90后毕业生作品的评价。“我们要让学生作品更好地与社会流通,让更多人关注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况和生存困惑,帮助他们将艺术创作与市场对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说。[全文]

青年艺术家“各自为政”的可能性

作为表达方式的艺术,它的形态和所指涉的方向是多元的。每个人选择艺术的目的可能完全不同,一个人在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态度和表现,并不能代表他的方方面面。而且,艺术家在每个“此时此地”的艺术表达,只是他阶段性的关注、体验、思考范围的曲折体现,随着情境的流变而流变。[全文]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一般而言,西方的艺术家若不到35岁,很难找到画廊代理,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前一段时间听在巴黎的朋友谈起法国年轻艺术家求生存的段子。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若没有打拼多年,实在很难被画廊看中。因此,大部分年轻艺术家都选择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一边打工一边慢慢做自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