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穆槿    美编:李冬   

有人问:生活是什么?智者回答:生活归根结底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得非常在理,生活细说起来,是由不起眼的琐事组成的。其实不光现代人,古人也离不开柴米油盐。本期中国文物网小编就带您走进古人的日常生活,一起看看古人的吃喝拉撒、古人的“身份证”、古人的垃圾处理、古人的春运、古人的娶媳妇养老、古人的工资房产、古人的医疗保健、古人的精神生活……咱们感受一下。

古人聚会的各种酒风

聚会就要喝酒,这在古代成为惯例。古人喝酒颇多讲究,如魏晋人喝酒讲究气氛,唐代人喝酒爱玩情调。中国早在先秦前街头已有酒馆。《鹖冠子·世兵》有“伊尹酒保,太公屠牛”之说,伊尹是夏代人,被视为“中华厨祖”。在汉代,餐饮业很发达,酒馆经营者颇有创意,常把酒坛放在店前垒起的高台上做广告,垆前还站着“促销小姐”揽客,人们喜欢光顾街头酒馆。[详细]

古人跪着吃饭因“避免走光”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聚餐的时候采取分餐制,就像吃西餐或者日本料理一样各吃各的,后来才改成共餐制。很早很早以前,我们跟欧洲人一样,餐桌上离不开刀叉,后来才改成用筷子包打天下。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像日本人那样跪在榻榻米上吃饭,后来才改成坐在椅子上进餐。[详细]

古人吃什么菜?

魏晋自唐宋时期,已经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新的蔬菜品种,如茄子、黄瓜、菠菜、扁豆等,茄子原产泰国和印度;黄瓜原产印度,传入我国时间比茄子略晚,初名叫胡瓜;菠菜是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即公元647年由尼波罗国(尼泊尔)传来的,最初叫菠棱菜;扁豆原产爪哇,南北朝时传入我国。[详细]

  • 古人洗浴用什么去除污垢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传统,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洗浴离不了洗涤用品,在没有现代香皂、洗发水的情况下,古人洗浴时用什么来去除污垢?先秦时期淘米水“潘”曾是高级洗涤用品,南北朝时期流行用皂荚洗沐,宋代用肥珠子和豆面制成“澡药”。[详细]

  • 古人护牙诸法

    看了很多古代影视剧,发现剧中的皇后、皇太后们吃饭后,都会有宫女马上递来漱口水和痰盂,皇后、皇太后们就优雅地漱口,优雅地将漱口水吐到痰盂里。可见,古人也懂得清洁口腔、爱护牙齿。古人护牙的办法很多,我们现代生活中常用的护牙办法及护牙用品,也是古人护牙的承袭。[详细]

  • 古人到底如何避孕

    第一种,万能“了肚贴”。这种秘方就是将麝香放入女人的肚脐上,以达到避孕的功能。历史上就有汉代的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采取这样的避孕措施的记载。不过这个“了肚贴”的秘方现在已经失传。[详细]

  • 古人是如何如厕的

    皇帝要吃饭喝水,自然也要屙屎撒尿。吃饭有餐厅,屙屎得上厕所,有个文雅的说法,叫“如厕”。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6月6日中午,晋景公姬孺(左边应为犬字旁)正准备品尝新麦,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
    [详细]

古代反腐有奇招,工资房产诸多限制

有一条反腐法律几乎贯穿整个历史,从汉朝开始直到清朝结束全部通用,那就是禁止“一把手”官员擅自离开任职所在地。除非皇帝特旨说:“我要到你们那里去,你出来迎接一下。”这时“一把手”官员才可以在有限的情况下,离开任职所在地。制定这条法律,一是防止官员擅离职守,二是禁止官员向上级或者同级行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比如某高官过生日了,其他地方的官员都跑来送礼。[详细]

古人“身份证”,都是啥模样

古人也有类似今天身份证一类的比较完备的身份证明——“照身帖”,这也是可考的出现最早的身份证明。“照身帖”的专利要归商鞅。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全面推行变法。第一次变法的重要内容就是编录户籍,什伍连坐,鼓励告奸,无户籍凭证者不得上路,不得留宿客舍。这个户籍凭证,就是“照身帖”。一直到明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免费发放度牒,结束“度牒银”制度。[详细]

  • 中国古人怎么做慈善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慈善”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已设立地官“司徒”一职。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比较简单,行为之一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此即所谓“施粥”。施粥赈饥虽然简单,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为中国历代所继承。[详细]

  • 古代垃圾处理史话

    现在的人讲究科学化的分类处理,而古人对垃圾处理也十分重视。在战国时还立下了最为严酷的刑罚,而周朝时成立了历史上最早专门处理垃圾的机构。唐宋时期,清洁工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职业。在注重垃圾处理的同时,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也十分重视,也提出了很多治理环境污染的办法。[详细]

  • 古人找媳妇的技巧

    古人找媳妇,规矩很多。首先是结婚的年龄,限制颇严。春秋时期,规定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就算进入了法定结婚年龄。但历史上不合礼仪要求的早婚现象相当普遍,以至于中央政府最后也听之任之,到宋代就有了“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自己到大街上找对象,肯定是不成的。[详细]

  • 古人的养老经

    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
    [详细]

  • 古人过年也时髦
    放假春运看春晚

    古代人虽然没有火车,可他们一样也得坐着马车、走着路、骑着驴儿回家过年、走亲访友,这其实也是一场小规模的春运。为了趁天黑赶到目的地,古人往往要起个大早。女子也一般在正月初二回到娘家与娘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这时候,交通工具就五花八门了,有钱的坐车、没钱的走路。[详细]

古人喜泡药澡

中国最早的商业性浴室虽然出现在宋代,但“洗桑拿”、“泡药浴”的历史则久远得多。据《周礼》等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就有了“药浴”,考古发掘的西汉楚王陵墓中的“宦眷药府”便是这方面的实证。提起洗桑拿,一般人都认为其发源于古罗马。其实,据史载,类似桑拿浴的情形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了:赵国国王曾下令将千块烧红的大铁块投入水池中,使其产生大量蒸汽,然后与妻妾下水嬉戏。[详细]

古人如何推销药品

古代“医药不分”的现象很普遍,医生既看病又卖药。即便是专门的药店,一般也会配有医生,当场看病,对病抓药。由于古代医生的执业收入主要靠卖药,医生其实也是药品推销员。打广告,是现代药品推销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明确记载的药品广告,最早出现在东汉。[详细]

疾病预防,古人早已关注

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思想家对健康很早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秦朝的吕不韦在著名的《吕氏春秋·达郁篇》中记载:“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详细]

古人迷信的保健品

秦汉时期人们迷恋的不老补药都是些将丹砂、水银、铅丹等矿物质烧炼,经化学反应后所得的物质。这些“大补品”实际是大毒药,成分中大都含有程度不同的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处,但长期服用,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伤身折寿。[详细]

  • 古人品评少妄语

    唐宋以后,品评之风,仍然不绝如缕,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不过,名人们却像鸟儿珍惜羽毛一样,珍惜自己对他人的品评,不浮夸,不妄语,真诚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动或惊喜。[详细]

  • 古人也爱泡酒吧

    古人没有选秀节目,酒吧算是为数不多的公共社交场所,先在酒吧混个脸熟,在市井混出了名才可能被高人关注,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当然,这纯属猜想,如与历史雷同,不胜荣幸。[详细]

  • 古人也爱“马上体”

    “马上体”并非今日才流行起来,这种祈福心理古已有之。古代民间的年画上,会有马背着猴子的形象出现,猴子周围还有蜜蜂,意思就是“马上封侯”。[详细]

  • 曹丕好玩弹棋
    清代常玩“桌游”

    到唐代,各种游艺项目发展迅速,弹棋大为流行,杜甫、白居易、李贺、王涯、韦应物都做过弹棋诗。弹棋后来传到日本,棋局、玩法等资料至今尚存。[详细]

  • 时髦一词一千年前就有

    “时髦”这个词,经常用来形容漂亮姑娘。很多人认为它是随着当代社会的时尚潮流出现的,其实,完全错误!“时髦”这个词在中国已经使用一千多年了![详细]

  • 古代隐士如何“诗意栖居”

    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士选择了仕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就是“隐”,成为隐士,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隐逸文化”。隐或隐逸的价值不在于反社会或反文化,而是一种心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