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白頔     

古画中的端午节

赛龙舟是我国古老的一项活动,最早记载赛龙舟的为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其上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江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每当端午节来临,急鼓声声,龙形木舟,急流竞渡。1980年,赛龙舟还被列入国家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元代画家吴廷晖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展现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的场面,主龙船装饰华丽,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目前这幅作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的《龙舟图》、元人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等。其中一些精品,还被制作成缂丝制品,如清代就有一幅《龙舟竞渡缂丝轴》。在清代的瓷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龙舟竞渡的场面。清代画家黄慎曾画过一幅《端午钟馗图》,画中我们可看到钟馗与孩子嬉戏,而且从钟馗的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可以看到放置的菖蒲和艾叶。[详细]

瓷器上的端午图像

端午的风俗流传久远,以端午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也屡见不鲜。作为中国优秀历史文明物化代表的中国古代瓷器,更是不时显现着端午痕迹。让我们来欣赏几件元、明、清的不同造型与装饰风格的瓷器,看看瓷器上的端午。[详细]

邮票方寸间 品味“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民间仍保留着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办农民诗会等古老习俗,其中一些习俗在端午节题材邮票中也有所展现。[详细]

香港于1985年的端午节发行的《端午节》邮票一套4枚小全张

过端午 驱“五毒” 佩花钱 气压邪

除了纪念屈原之外,端午的来源还有躲避恶日之说,因为此时蚊虫开始滋生,各种毒物开始活动,许多疾病到了高发期,因而在端午的传统习俗中,也有驱“五毒”的说法。“五毒”,一般认为是蝎子、蜈蚣、蛇、蟾蜍和壁虎。在古代,往往通过各种工艺品来驱除“五毒”。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则更多地使用花钱佩戴在身上。驱“五毒”的花钱,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设计制造的,既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钟馗捉鬼的故事,又将驱五毒求福祥的美好意愿表达了出来。从类型上来看,也有的花钱是与用谐音来展现去除“五毒”的目的。[详细]

保平安的端午节令玩具——香包和布老虎

香包和布老虎都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应时玩具,全国南北各地都有。端午节时,把香包、布老虎佩戴在儿童的胸前或臂侧,南北各地均有此俗。端午节时,把香包、布老虎佩戴在儿童的胸前或臂侧,南北各地均有此俗。究其源起,当是汉代“五色丝缠臂”的传承。《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见,命人不病。又亦因屈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纤组杂物,以相互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