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张艳    美编:王萧   

珠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已历时1800多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国人有关数的知识与实践,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力。2013年12月4日,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申遗长跑后,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起,截止到2013年珠算成功进入世界级非遗名录,中国已拥有38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申遗成功后珠算又该何去何从呢?但愿不会“申过即遗”。

中国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3年12月4日,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申遗长跑后,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谓“珠算”,就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有人认为,算盘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人工计算器。那么,珠算是怎么发明的?是何时发明的?算盘发明前用什么做计算工具?

  • 1982年陕西西安出土西汉铅制算筹

    古代风尚随身佩带“算袋”

    算筹作为重要的计算工具,在古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所以当时有点身份、有点文化的人都会随身佩带装算筹的袋子,这种袋即叫算袋,就和今天大家身上必带手机、钥匙差不多。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位喜欢数学的优秀筹算手,他经常佩带算袋出行。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

  • 算盘何时发明学界尚无定论

    算盘,古人又称为“珠盘”或“盘珠”。在算盘发明之前,古人进行计算的工具叫“算筹”,这大概是中国最古老而又极原始的一种人工计算器。但算盘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根据文献记载,至少有元末明初说、宋代说、唐代说、汉代说四种说法,甚至有人将之推到史前。

    山东沂南发掘的汉墓壁画中已绘有“算盘”

    1953年的一次考古发掘,又将“宋代说”否定了。当时,在山东沂南发现的一座汉墓中,人们从墓前室西壁横额的画像上找到了“算盘”:”:图中有一人跪在地上,双手捧着长方板,向主子做奉献状,似乎在报告计算结果。东汉著名数学家徐岳所撰《数术记遗》中已提到了“珠算”,这也是中国数学史上最早的“珠算”概念。

    宋代算盘已与今无区别

    到了隋唐时期,珠算已经开始在商业活动中广泛应用。到了宋代,古代的算盘与今天所用已无大区别。中国发现最早的与现代算盘差不多架构的算盘,是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在赵太丞家药铺柜上绘有像算盘的图形。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当代数学史研究专家严敦杰首先看出来的。另一位数学史专家余介石听说后颇感兴趣,特意到收藏此画的故宮博物院进行调查。

  • 在算盘之前古人使用的是算筹

    数学界推测,算筹的发明应与蓍草占卜有关联。蓍草是植物的茎,古代巫师喜欢用它来占卜,占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运算过程,通过所得结果、根数的变化来判断吉凶。算筹就是由算卦用的蓍草演化成“策”,再演化成“筹”。算筹可由竹、木、玉、骨等材料制成。《汉书·律历志》记载,西汉时的算筹“长六寸”,多为竹质。

    1953年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壁画出现算盘

    明代中叶算盘开始盛行

    直到明朝中叶,算盘才彻底取代算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计算工具。这一历史进程正反映了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封建小农经济,开始渐渐被活跃的商品经济所瓦解的事实。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的算盘,其形制基本确定是在明代。明永乐年间成书《鲁班木经》中记载有制造算盘的尺寸和规格,与今天普遍使用的算盘已经没有多大差别。

  • 乔建平:期待珠算能早日回归课堂

    无形的文化遗产比有形的文物遗址等更难保护,而对后者的保护本身也是为保护无形之物,即保护整个文明本身,从这个意义上看,诸如珠算、民间手工艺品、节日、民歌等“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确实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文明复兴问题。让珠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期待珠算申遗成功能早日回归课堂。[详细]

  • 闫东良:理应把珠算请回小学课堂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算盘被誉为“最古老的计算机”。学珠算能开发智力,难度又不大,说什么也不应退出课堂。民族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扬,小学生的教学课堂应是一个主阵地。[详细]

  • 珠算进课堂有助于文化的“活态传承”

    2013年12月5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申遗”成功。此刻,距离中国珠算协会第一次“申遗”已过5年。随着珠算申遗成功,中国也掀起一股重拾珠算教育的高潮,“珠算文化应深入课堂”的呼声又起。不少人认为,只有深入义务教育的课堂,方可实现珠算文化的“活态传承”。[详细]

  • 珠算重返课堂不是一个好主意

    无论珠算文化多么灿烂辉煌,但必须承认,它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曾经的好东西”被无情淘汰。传承珠算文化是否非得开堂授课,还是值得商榷。珠算虽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要进课堂。[详细]

珍稀材质的算盘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

近年来,在各大艺术品拍卖会上,算盘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专家表示,珠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收藏爱好者关注到这一具有文化价值的藏品,进一步带热了算盘收藏市场。目前,很多藏家开始关注老算盘的收藏价值。2010年,一件上拍的海南黄花梨算盘成交价达16.8万元。2011年,北京中嘉拍卖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碧玉算盘以160万元成交,创出算盘成交最高价。2013年7月,在一场夏季拍卖会上,一件非常罕见的酸枝木63杆算盘,拍前估价4000-6000元,最终成交价达3.45万元。[详细]

  • 商人青睐红木老算盘

    相比市场上那些品相不一的老算盘,更多的商业人士愿意选择红木算盘。据业内人士介绍,现代红木算盘属于工艺品,用料较少,其利润相对较少,一般他们进货量就很少,购买红木算盘的主要是一些商业人士,目的也主要是以使用为主。[详细]

  • 玉质算盘行情好

    作为珠算的承载体,算盘已退出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了收藏品,2011年8月在北京中嘉拍卖会上一把清代碧玉算盘拍出了160万元,创造国内算盘收藏市场最高记录。2012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碧玉算盘拍前估价3000-5000元,成交价达3.22万元。[详细]

  • 海南黄花梨算盘受宠

    海南黄花梨非常稀少珍贵,很少会用来做算盘,基本上是有价无市,拍卖会上偶尔出现,成交价格都要近20万元。最近市场上海南黄花梨的算盘价格也在上涨,两个月前还标价12888元的算盘,现在的标价已经上涨了好几千元,而且还可能继续上涨。[详细]

  • 每年8月8日是日本“算盘节”

    时至今日,日本人仍然把每年的8月8日称为“算盘节”—日语中的8月8日发音类似于“啪啦啪啦”打算盘的声音。算盘节当天,人们会穿上“珠算服”,唱“算盘歌”,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而即便是在电子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很多日本企业还在使用珠算来训练员工的反应能力和机敏度。可见算盘对日本文化影响之深。[详细]

  • 岛国汤加的珠算传承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太平洋上的小岛国汤加,算盘和珠算也很普及。原来,汤加国王早年间曾经留学日本,对传自中国的珠算非常着迷。回国时,带了1000把算盘,并亲自为本国的财政、商务、教育人员教授珠算。[详细]

  • 美国的“珠算热”

    “珠算热”真正在美国兴起则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当时美国人把珠算当作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加州大学的教育系成立了“美国珠算教育中心”,以促进珠算教育的逐步推广与扩大。“珠算热”的全盛时期,仅加州就有超过80%的小学开设了珠算课。[详细]

  • 巴西的珠算教育

    在巴西,早在1958年当地就举行过“巴西珠算比赛大会”,目前正在中学、小学中普及珠算教育。在巴西圣保罗州就有21所高等商业、财经、农业等大专院校将珠算列入必修课。而在巴西很多公司、企业、银行的办公室里,时常能看到算盘的身影。[详细]

  • 1. 一千多年来,珠算始终是一项技能。人们广为学习。图为遇难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 农村干部进行培训。 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再学习珠算。(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 摄 1961年11月29日 发)

    1. 一千多年来,珠算始终是一项技能。人们广为学习。图为遇难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 农村干部进行培训。 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再学习珠算。(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 摄 1961年11月29日 发)

  • 2. 一千多年来,珠算始终是一项技能,人们广为学习。图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在学习珠算。(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 摄 1961年11月29日 发)

    2. 一千多年来,珠算始终是一项技能,人们广为学习。图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在学习珠算。(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 摄 1961年11月29日 发)

  • 3. 在西藏工布江达县太昭乡的小道上,被誉为“我们的好售货员”的德钦杨宗手拿算盘上班。1960年12月,20岁的她出席西藏全区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新华社记者 林荧摄 1961年4月3日 发)

    3. 在西藏工布江达县太昭乡的小道上,被誉为“我们的好售货员”的德钦杨宗手拿算盘上班。1960年12月,20岁的她出席西藏全区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新华社记者 林荧摄 1961年4月3日 发)

  • 4. 打算盘是商业从业者的必修课。图为天津市第二商业局商业学校学生们练习珠算基本功。(新华社记者 梁一丁 摄 1964年8月22日 发)

    4. 打算盘是商业从业者的必修课。图为天津市第二商业局商业学校学生们练习珠算基本功。(新华社记者 梁一丁 摄 1964年8月22日 发)

  • 5. 在各类劳动技能大赛上,打算盘一直是保留项目。图为上海第四百货商店党团组织举行业务比赛,青年营业员在比珠算。(新华社稿 颜志刚 摄 1979年5月9日 发)

    5. 在各类劳动技能大赛上,打算盘一直是保留项目。图为上海第四百货商店党团组织举行业务比赛,青年营业员在比珠算。(新华社稿 颜志刚 摄 1979年5月9日 发)

  • 6. 算盘是小学上数学课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 图为上海算盘厂大批生产一种价格便宜的13位大号算盘,供应农村小学生用。(新华社记者 张萍 摄 1965年8月24日 发)

    6. 算盘是小学上数学课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 图为上海算盘厂大批生产一种价格便宜的13位大号算盘,供应农村小学生用。(新华社记者 张萍 摄 1965年8月24日 发)

  • 7. 珠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们都学习打算盘。图为江苏省吴县胥口公社胥口农业中学增设珠算课。初二学生在果上学珠算。(新华社记者 刘栖梅 摄 1961年12月22日 发)

    7. 珠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们都学习打算盘。图为江苏省吴县胥口公社胥口农业中学增设珠算课。初二学生在果上学珠算。(新华社记者 刘栖梅 摄 1961年12月22日 发)

  • 8. 一些幼儿园也开设珠算课,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图为大连港务局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珠算。(新华社稿 高维恩 摄 1976年4月21日 发)

    8. 一些幼儿园也开设珠算课,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图为大连港务局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珠算。(新华社稿 高维恩 摄 1976年4月21日 发)

  • 1. 一千多年来,珠算始终是一项技能。人们广为学习。图为遇难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 农村干部进行培训。 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再学习珠算。(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 摄 1961年11月29日 发)

    1. 一千多年来,珠算始终是一项技能。人们广为学习。图为遇难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 农村干部进行培训。 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再学习珠算。(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 摄 1961年11月29日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