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朱悦嘉     

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唯独收藏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相对于汉传佛教造像,神灵众多、形态奇异、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独特视觉冲击力的藏传佛教造像,在市面上流通更广,也更受藏家的青睐。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源与流

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代,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西藏。从某个角度说,赤尊公主进藏时所带的释迦牟尼佛8岁像,以及文成公主所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几乎成了藏传佛教造像历史的开始。由此,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全文]

黄春和浅析藏传佛教艺术发展脉络及风格演变

近几年来,随着佛像收藏家及经营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小众的佛教艺术品收藏受到大众关注,佛像艺术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成为衡量佛像艺术品价值的标准和学习风向。就此市场热点,中国文物网记者参与学习了由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带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发展脉络及风格演变”学术讲座。[全文]

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

藏传佛教佛像的分类:一、祖师系;二、佛系(一般密宗的佛像在前;显宗的佛像在后);三、菩萨系;四、佛母系;五、罗汉系(藏传佛教之中有十六罗汉);六、护法神系;七、财宝天王系等。在藏传佛教佛像之中,祖师的地位较为尊贵;男女双身像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内容;女神像愤忿也是藏佛像中明显的特征。[全文]

藏传佛造像三大艺术风格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属于静态类的善相造像,如佛、菩萨、度母等。二是属于忿怒相的造像,主要是护法神系列中的神灵,像玛哈噶拉、护法金刚、大威德金刚、马头金刚、降阎魔尊、不动明王等。三是兼有善怒两种表情的造像,如密集金刚、胜乐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等等。[全文]

藏传佛教造像中的“狰狞”造像

在藏传佛教密宗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狰狞恐怖、鼓目圆睁的愤怒造像呢?按照密宗的说法,是为了修习者的意念能够迅速地捕捉引起我们人类内心烦恼的邪魔,所以常把这些邪魔描绘成具体可视的形象,供我们反思和修行。在这里,烦恼便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敌人和邪魔。[全文]

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佛像造像兴起于东汉中晚期。东汉、三国一直到西晋时期,佛像还只是简单依附于中国原有的神 形象,多数见于墓葬之中。十六国时期,金铜佛像铸造出现。这个时期的佛像特点为头部有高肉髻,面相五官深刻,眼大鼻高,衣服多为通肩式。带有异域特
       征的同时,也呈现了部分的汉化趋势。
            [全文]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造像一方面吸收了印度犍陀罗与马吐腊的风格特点,一方面与汉文化的艺术风格和铸造技法相融合。发髻呈波浪纹,衣饰为右袒肩式。北朝的佛像造像庞大,风格古朴粗犷,面相身躯肥胖,神情庄重安详。南朝的佛像则带有面相清秀的特点。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
     开始出现了褒衣博带的汉式衣裙。[全文]

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后周时期的“灭佛运动”致使大量佛寺佛像被毁,北方佛像艺术由此衰落下来,处于一个停滞的发展状态。到两宋时期,佛像艺术开始复苏并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社会发展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此时期的佛像以写实为主,风格与审美特点与当时社会相符合。[全文]

隋唐时期

隋代是佛教历史的过渡时期,金铜佛像的风格既受北周、北齐的影响,又逐渐呈现出成熟特点,隋代以立像的菩萨像较多。唐代佛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佛像艺术也随之达到鼎盛繁荣阶段。此时期的金铜佛像总体呈现雍容华丽的特点。面相饱满圆润,肌肉结实,装饰繁复,衣饰
      宽大,体现了唐代的审美特点。[全文]

元代

元代宫廷设置了制造佛像的专门机构——梵相提举司。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汉传佛教的影响在此时期有所减弱,藏传佛教的影响逐渐扩大。尼泊尔及西藏佛教造像工艺的传入,形成了“汉造”“藏造”两大风格的佛像,也成为这个时期佛像艺术的最大特点。[全文]

明清

明代宫廷专设了佛像造像机构——佛作,专门用于制造藏传佛教。明代藏传佛像主要有藏西、藏中、藏南、藏东等风格样式。清代佛像造像以梵系造像为主流,并融入了各个流派的风格。在康熙、乾隆时期到达铸造的顶峰。
[全文]

西藏佛教造像鉴定

由于地理、宗教、文化上的关系,西藏佛像的造像风格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内地汉传佛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小型铜佛造像方便携带,流动性极大,在文物鉴定中经常会发现各种风格的造像,因此,对这些小型佛像的认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全文]

佛像收藏鉴定注意六点

佛教进入中国两千年了,佛像工艺自发展至今也有一段绵长岁月。对于新入门的藏家,不能以大小、年代来判断佛像的价格,而要从铸造工艺、款式、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细节进行判断。业内普遍认同的鉴定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和坐姿,三看标识和坐骑,四看细部和装饰,五看材料和质地,六看铭文和题记。[全文]

关于佛像装藏

古时在塑佛像时,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肺肝放入封上。称“装藏”。其制作工艺神秘特殊,地点、时间、僧众亦有特殊选择和要求,其中装有活佛、高僧 及僧众之加持圣物以及五谷、金银珠宝、甘露丸、嘛呢丸;数种名贵藏药及药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