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于水秀     

9月初,青岛市考古所和胶州博物馆两级文物部门在胶州市广州路一处工地意外发现了两处清代古墓葬,其中一处墓葬内出土了5枚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铜钱;更早之前,平邑县卞桥镇东卞桥村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古代钱窖,出土了大量古钱币。随着钱币收藏行情的不断升温,古钱币逐渐进入藏家的眼球,各地钱币拍卖会上,古钱币专场也多次拍出好价。但古钱有风险,收藏需谨慎。

异彩纷呈-先秦时期

钱币的起源来自两个方面,除了装饰性的海贝,还有生产工具,比如铲形币和刀币。其实,”钱”字本身最早就是一种耕具的名称,在以物换物的时代人们经常拿它作为交换的媒介,后来的金属货币也曾仿制过它,久而久之,钱就成了货币的代名词。春秋、战国早期的布币多铸成空首形,插上木柄就是一把小铲子,后来生产工具的功能被货币功能完全取代,同时也为了铸造方便,布币就完全改为扁平的实首了。先秦的平首布则以平首圆足的”三孔布”最为珍贵,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在其首部及两足上各有一个穿孔,故称”三孔布”。有关这种布币的归属至今尚难定论,三孔布形制奇特、铸造精工、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又极其稀少,是为先秦钱币中的难得珍品。[全文]

翰墨神韵-宋元

两宋的钱币制度,仍是以钱为主。但这时白银已大大地重要起来,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该朝币制最大的特点。

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多。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四川一带就是专用铁钱的。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大宋、宋圣、皇宋)。

元朝是以行钞为主,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全文]

天圆地方-秦汉时期

秦始皇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半两其形制仿玉璧纺轮的圜钱形制而来,方孔圆形,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

秦灭以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货币制度也一如其旧。所不同的是,汉初半两钱的实际重量开始变轻了,如汉文帝时半两钱只重四铢(二十四铢合一两)铸币的名称和重量,两者由相符到有差距,这是世界各国货币史上共同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统治阶级为了节省币材,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货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全文]

开元盛世-隋唐时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了一种新钱“开元通宝”。钱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书法凝重端庄、结体严谨。“开元通宝”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宝文钱,此后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开始以纪年为主。开元钱当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文的重量为钱,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使“两”以下的重量单位的十进制原则得以确立,促进了中国古代衡法的演进。开元钱的形制虽然比较统一,但因铸年长久,所以版式极多。 唐代钱币还有“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此外还有“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两种当百大钱,均为安史之乱时叛将史思明所铸,都是旋读隶书、阔缘大钱。[全文]

珍品古钱币收藏正当时 并非越古老越值钱

9月初,青岛市考古所和胶州博物馆两级文物部门在胶州市广州路一处工地意外发现了两处清代古墓葬,其中一处墓葬内出土了5枚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铜钱;更早之前,平邑县卞桥镇东卞桥村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古代钱窖,出土了大量古钱币.近几年来,随着钱币收藏行情的不断升温,古钱币逐渐进入藏家的眼球,各地钱币拍卖会上,古钱币专场也多次拍出好价。近期,上海泓盛2014春拍古钱机制币金银锭专场成交量总共614件[全文]

怎样鉴别古钱的真伪

与瓷器、字画等的收藏相比,古钱币的收藏只能是个小门类。但是古钱币收藏的参与人数量之大,潜力之大近几年越来越为金融界所关注。特别是中国经济叙述发展之后,人们手里有更多的钱去投资,这使得本就火热的古钱币更加红火。一枚“齐三字刀”最近几年价翻了20倍,“大观通宝”、王莽“货布”也都有大幅度的价格提升,甚至是清朝晚期,民国时期的货币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中。[全文]

古钱收藏重品相,稀世名品值得藏

纵观整个收藏界,钱币收藏是与邮票收藏并列的世界两大收藏之一。近年来,古钱币持续收藏热潮,不断成为新闻媒体的报道热点,而稀世古钱的发现、展览、拍卖也在收藏界不断掀起狂澜。特别是我国有着完整的古钱币发展史,古钱币种类之多,存世量之大也对现在的古钱币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关注古钱币投资的回报率如何高之余,不少藏家也在寻找更值得收藏的古钱币。[全文]

中国古代造币的设备器材与工艺技术

古代铸币的材质长期以来一直以青铜为主,也有用更廉价的铁或铅作为铸币原料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炼锌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铜锌合金(黄钢)取代青铜成为最重要的造币材料。清朝发行过一种黄铜元,是由铜80%、锌20%的配比铸成的。

秦币多为含铅量很高的铜合金。秦以后青钢币的含钢量大幅度提高。宋代青钢币的合金成分基本稳定在66%、铅26%,锡8%。实际上各朝代为降低铸币成本,往往一是降低钱币重量,二是减少铜材而增加铅、锡含量比重。天启五年(1625年)甚至把铜钱成色减至铜铅各半,有些地方甚至降至铜只占二三成,铅占七八成,掷地便碎,百姓拒绝使用。古代造币技术工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直范铸造”、“叠范铸造”和“翻砂铸造”。唐以前采用“直范铸造”和“叠范铸造”。隋唐以后为“翻砂铸造”。

直范铸造,为平板范竖式浇铸法。是将要铸造的钱币做成陶土模型,然后烧成硬模。方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液体浇铸到陶范里,待冷却后,再打开范模,取出所铸硬币,进行修整,锉掉毛刺,即成成品。锉钱时原先是圆孔不易锉去边上的毛刺。后改为方孔,用方形木棍穿起来,锉时使……[全文]

见证中国百年造币 一睹当代精品风采

中国近代机械化造币,始于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广东钱局,1889年开铸“龙洋”。随后,各省纷纷设局仿造,全国共建立了20多家造币厂。是1920年开始建设,1933年投产的上海造币厂,统一了全国的铸币。

这里现在改为博物馆,用一种固化时间的方式,留住当时的场景。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海造币厂首任总技师克利福德•赫威特先生的办公室一角(见图一)。赫威特先生1869年8月1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任全美国造币厂总工程师,是造币设备立式光边机和银币自动校准机的发明者。1920年应北洋政府邀请,经当时的美国总统哈定批准,作为政府特派的造币技术专家,负责上海造币厂设计及建造。1933年,中央造币厂开工铸造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船洋”图稿,也是他的杰作。馆内展出了总技师办公室一角的模拟场景。并通过模型、影象资料介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唯一的国家造币厂“中央造币厂”。金银币生产的原料是贵金属,称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原料、半成品、成品批量称重都由天平来完成,各工序间配备了不同规格的天平。每次可称重300公斤,精度为0.01盎司(约0.3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