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曝光了美国代号为"棱镜"的监听计划,全球为之哗然。间谍,在中外历史上一直是相当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兵书的《六韬》中已出现"间谍"一词。本期专题,小编将与您一起,揭开古代"间谍"的神秘面纱。

最早被史书记载的我国最早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即我国历史第一个朝代。夏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这个时候,私有观念开始产生并侵蚀瓦解原始社会,形成我国第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实行帝位世袭制。阶级斗争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间谍活动应运而生。

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 女艾

据《左传·哀元帝》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这是最早关于我国谍报活动的记载。

女艾是一名女性将领,在夏商时期女性是可以领兵作战成为将领的。她为了帮助少康夺回王位,乔装打扮来到寒浞的统治中心,打探消息,了解民情,为少康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女艾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详细】

中国第一位男间谍 — 伊尹

伊尹本是夏朝最后一位国君——桀的臣民,后作为商汤妻子有莘氏的陪嫁,随之入商。商汤发现了他卓越的才干,便任他为宰相,委以国政。由于他来自夏,因此对夏的内情十分了解,商汤曾先后五次派伊尹潜入夏朝,暗中进行间谍活动。 伊尹在夏的间谍活动主要是通过夏朝的"内间"进行的。这个内间就是夏桀的妃子妺喜。【详细】

从事情报刺探的间谍人员在漫长的阶级社会历史进程中,他们在时间以及空间领域里蔓延下来,并且茁壮成长。但是作为一种皇权专制产物,战时被运用于争霸双方刺探情报的工具,战争结束新的朝代建立后,又沦为监视百姓官员的机构。这也注定了中国古代间谍体系的局限性。

春秋战国 — 私家间谍与非官方特工的兴起

不论是从范围、规模还是方法上进行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都比夏、商、周三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活跃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战争舞台上的各类间谍,以其独特的个人风貌、大胆的智谋策略、绝妙的方式方法,为中国古代谍报史涂上了最为炫目的色彩。其中,在国家军事间谍之外,集中出现了一批为诸侯国和利益集团服务的"私家间谍"。当时非官方"特工"十分活跃,几乎各个阶层都有间谍。【详细】

秦汉时期 — 智囊团辅佐帝王,使间高手云集

到秦汉之后,一方面游士活动仍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帝王为中心的一个智囊班子逐渐形成,具有组织性、系统性。后者之中多是封建社会中色彩鲜明的辅佐帝王的智囊人物,他们在碟报活动中起组织策划作用。【详细】

武后掌权:告密之门洞开

"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生人屏息,莫能自固"(《旧唐书 ·酷吏传上》)。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采纳鱼保宗的建议,设置 "铜匦",类似于现代的"举报箱"。铜匦为方形,铜铸,当时设置了四个不同颜色的铜匦,列于朝堂四方,"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新唐书·百官志二》)。【详细】

明清两代登峰造极的间谍特务机构

明清两代登峰造极:搞情报、暗杀、缉捕、刑侦、逼供……间谍无所不干。其中,锦衣卫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特务机构,其职责有二,一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第二个职责就是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工作。比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得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方军情,为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详细】

《孙子兵法》之"用间"

《孙子兵法》的"用间"一文中提到了五种使用间谍的方式,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具体地讲,"因间"是指利用敌方普通人做间谍;"内间"是指收买敌方的官员为间谍;"反间"是收买或利用敌方的间谍为己所用;"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况,让己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敌方上当后可能将己方间谍处死;"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并能回来送情报。【详细】

我国古代谍报思想

我国古代谍报思想基本上分为三种:其一是高级谍报活动的论述,这是指对敌方政治、军事上层人物展开离间、瓦解等高级谋略活动的论述;其二是假情报的施展、使用与散布。其三是在行军作战中开展的层次较低的谍报活动。

闲话间谍

"间"怎么会跟"谍"联系起来了呢?"间"本来写作"闲",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释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因此"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了,故称"间谍"。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崇尚谋略,重视针对敌国,敌方上层人物的战略性谍报活动。而封建社会本身具有的权力机构特点,又为针对统治集团谍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上,精彩的谍报对决层出不穷,对中国古代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内间妹喜与夏王朝的倾覆

桀争伐有陂后,得美女鱼和妲。桀喜欢上了鱼和妲,渐渐冷落了妹喜。而此时,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妹喜因失宠生恨,便暗地里为商汤送夏军情。由此伊尹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详细】

美人计:香艳的女谍西施

春秋末期,越国和吴国打仗,越国战败,不得已向吴国求和,越王勾践也到吴国当了三年人质,但勾践很想复国,百般讨好吴王夫差。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竟亲尝夫差的粪便,这样得到勾践信任,不久就将他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通过吴国宰相伯,献美女给夫差,使他"惑乱沉湎,不领政事",放松对勾践的警惕,从而使越国东山再起。【详细】

生间子贡 — 间邻之法乱齐破吴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72人最优秀,人称"七十二贤"。孔子是鲁国人,一生最主要的经历是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搞外交游说。孔子生前亲手安排和导演的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一轮游说,是选派子贡出访齐、吴、越、晋四国,搞"间谍外交"。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其天生就是搞外交、做间谍的料:能言善辩,办事干练。。《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在自己的祖国鲁国存亡之秋,孔子适时启动了"间谍外交"。结果"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意思是,子贡一出马,保全了鲁国,搞乱了齐国,吴国因此灭亡,晋国得以强盛,越国称霸一方。【详细】

反间谍 — 岳飞反间杀刘豫

宋代间谍与反间谍都空前激烈,出现了不少著名间谍和反间谍专家。岳飞是史上相当出色的反间谍专家,其杰作之一是"杀刘豫"。《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一直想除掉金国的儿皇帝、伪齐皇帝刘豫,岳飞侦得金国四太子金兀术不喜欢刘豫,觉得机会来了。

刚好,宋军逮到了金兀术派出的一名奸细,岳飞故意将其误当给刘豫送信诱杀金兀术的自己人,剖开其腿肚子,将蜡丸密信塞进去,要其再送往刘豫处。这名奸细自然跑回了金国,把蜡丸交给了金兀术,得"密信"后,金兀术吃了一惊,果然杀了刘豫。【详细】

中国间谍出现得如此之早,搜集情报的手段和间谍工具自然也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而且被看成是间谍工具上的中国"四大发明"。

听瓮 — 古代最原始的"窃听器"

听瓮最早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出周边的动静。需要的情况下,则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为了减少情报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来执行"听"任务。盲人眼睛不行但听力往往超强,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详细】

虎形阴符 — 最早的军事密码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所谓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在三处,分别送出。在符书的基础上,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特别是字验的发明,已与现代密电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字代替阿拉伯数字。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破译的"密码本"。【详细】

矢服 — 多功能窃听器

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矢服用牛皮来制作。当时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当需要窃听时,拿出箭矢,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听到。矢服利用的是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而发明的。另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这么来的。【详细】

飞鸢 — 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

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淮阴侯韩信。韩信是军事家,他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了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详细】

古代间谍活动中使用的通信技术

鸽子  中国人至迟在唐代就己知道鸽子的这一用途。在宋朝时用来传递情报已较为普遍,还被用于在军队各部间传达命令。在元代宫廷中,为争夺权力事变迭起,争斗中常以放鸽为号,内外呼应,传递消息。

风筝  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一开始为供达官贵人玩乐之用,后来才在军事情报上用来传递消息。

烽火  传递敌情,从周朝就开始了。在后来历代中央王朝与北部游牧民族的边境上,烽火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情报传递手段,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常烽燧并称"盖烽用火,燧用烟,夜宜用火,昼宜用烟"。

蜡丸  在古代间谍战中,间谍们身上带着裹在蜡丸里的密信,四处奔波。这样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信件的夭折数量。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诚聘英才 | 帮助

中国文物网版权所有京ICP证07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