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札收藏井喷式爆发

近来名人手札价格呈井喷式爆发: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拍出161万元,高出起拍价20多倍;赵之谦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万元;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手稿以184万元成交。去年秋拍,梁启超旧藏"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以6709万元高价成交。今年5月10日,顾炎武书《五台山记》以3162.5万元高价成交,创下单幅名人手札拍卖新纪录。[详细]

名人手札成藏界新宠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讲的是战火纷飞年代,一封家信暖人心,其价值比黄金还珍贵。不意,此话放到目下的太平盛世,名人手札仍然堪比黄金。集艺术价值、文献价值于一身的尺牍手札,大多是短小精悍、词语渊深的小品文,而且涉及的内容也颇为广泛,评论时事,探讨学术,品评掌故轶事等等,都可由书写者随心而发,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处世修养和文学才情。[详细]

手札是书信的别称,又称书札、信札、尺牍等。广义的手札还包括文稿、诗稿、小幅书法作品手迹。书信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中国书信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逐渐推广普及,书信获得空前发展。据阎焰介绍,名人手札热潮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实际上自明代就已经形成了。[详细]

谢晓冬:近年来名人信札行情一路看涨

近十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忽高忽低的势态下,名人信札的价格却能保持一路飙升的姿态。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五年名人信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涨幅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在大宗收藏品交易市场情势不明的情形下,名人书札类依然保持坚挺,实属难得。为了了解近年来名人手札拍卖的具体行情,中国文物网采访了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晓冬先生。[详细]

匡时推出夏宗禹旧藏名人手迹

在"百年遗墨"专场中,匡时将推出"夏宗禹旧藏名人手迹"专题,集中亮相丰子恺、巴金、郭沫若、马一浮、叶圣陶、费新我、何其芳等多位20世纪文化巨擘与《君子书》编者夏宗禹的50余通信札、手稿。此外,夏宗禹主持印制的《巴金随想录》线装本一函五册及巴金、冰心写在出版当时之手稿亦十分难得。以及马一浮的一件相当罕见的书法四屏面世。[详细]

近现代名人手札拍卖趋热

国内名人手札拍卖最早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手札,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终流拍了。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近年来,名人手札的收藏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各大拍卖场每年均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书稿手札成交。2012年,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手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成交;赵之谦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万元;赵孟頫(传)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2012年6月,由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组成的过云楼藏书引发了一场价值2.162亿元的"战争"。北京匡时2.16亿元拍出"过云楼"之后,各大拍卖行均开始了对名人手札的细分梳理。去年12月,随着拍卖师第146次落槌,现身匡时秋拍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全部成交,总成交价达6709万元,其中,梁启超的《袁世凯之解剖》手稿以620万元成交。[详细]

近现代名人手札拍卖热透视

名人信札市场拍卖热透视

近些年来,名人信札逐渐成为拍卖和收藏市场的新宠儿。有调查显示,近五年来名人信札的成交价年均上涨三成。但近日,著名作家钱钟书一家的私密书信和手稿将被拍卖的消息却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当事人杨绛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法律专家也认为,未经作者同意,拍卖私人信件严重侵害作者及他人的隐私权和著作权。在经济利益和法规之间,名人信札将何去何从?[详细]

名人信札屡屡被拍 经济利益成驱动

相对于文学著作,私人书信更能反映作者的性情、情趣及行文特点,这是名人信札的特殊价值。为何要公开并拍卖信札和手稿 — 无非是经济利益驱动。[详细]

顾炎武《五台山记》

资本介入使手札收藏升温

顾炎武的《五台山记》以18万起拍时,许宏泉以为拍到五六百万就可以了,结果拍到3000万元。为什么呢?[详细]

近现代名人手札拍卖风向标

梁氏档案6709万元成交

2012年匡时秋拍中备受关注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拍卖最终尘埃落定。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价后,146个标的档案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2万元。不少拍品均以高出估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成交。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中,梁启超手稿《袁世凯之解剖》以713万元摘得专场头筹。此次秋拍中的"梁氏重要档案"中,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袁世凯之解剖》、梁启勋《曼殊室随笔》等十件重要学术著作的手稿原件均系首次现世。但是与"过云楼"不同的是,由于拍品涉及的种类较多,此次"梁氏重要档案"没有整体打包拍卖。[详细]

那些年 藏家追捧过的名人信札

2009年,国学大师陈寅恪的112件手稿,成交价是285.6万元,在手稿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五年名人信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业界普遍认为,在大宗收藏品交易市场持续黯淡的形势下,名人书札类依然保持坚挺,这说明了市场对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札价值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书札的自身价值正在回归。
[详细]

2012年秋拍 周作人一组信札拍出440多万元

2012年,中国嘉德秋拍的总成交额达17.45亿元人民币。其中,古籍善本板块表现优良,总成交9840万元人民币。其中,元至正二十三年吴郡庠刻本《题宋版通鉴总类》18册以1380万元夺魁;近现代著名文人书札仍然受到热捧,周作人撰书《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以442.75万元居首;梁思成、林徽因等拍摄的中国营造学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以402.5万元高价成交。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收藏家整体水平的提高。[详细]

名人信札事件

钱钟书私人书信接连遭遇拍卖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6日的一则声明,为近日沸沸扬扬的"钱锺书杨绛书信拍卖"一事划上句号。该声明称决定停止将于6月21日举行的钱杨书信手稿的专场拍卖,其中包括钱锺书60余封书信、《也是集》手稿、12封杨绛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以及6封女儿钱瑗的书信。此前,保利拍卖公司和传是拍卖公司已经分别宣布撤拍钱锺书书信,但是数量都很少,前者涉及3封,后者仅1封。102岁的杨绛先生此前强烈反对这些拍卖行为,这位低调的老人曾于5月26日专门发表声明,希望有关人士和拍卖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否则"将会亲自走向法庭,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此后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应杨绛之诉在6月3日向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发出诉前禁令裁定。[详细]

小贴士:名人信札如何辨真伪

看笔墨

一般而论,笔墨是鉴定信札真伪的关键所在。名人写字,有各自用笔的风格。从笔墨上鉴别真伪应注意两点:一是从信札整体观察。名人信札一般为行书或行草,运笔笔速较快,作品整体气韵贯通。制假者只能做到个别字摹仿相似,整体上不可能行笔匀速流畅,会出现断笔、拘谨、呆板等破绽,时有败笔、弱笔以及俗笔等现象出现。二是从墨气上鉴别。仿品墨气浮,有明显的光泽。旧作墨气沉,随着年代的推移,越久远则越深沉,且无光泽,有明显的陈旧感。[详细]

观纸张

建国后,信笺多用机制纸制作,并由竖格改为横格。文人墨客也有用各种图案的花笺和私用特制笺的。这也为我们从纸张上鉴别名人信札的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几年市场上有制假高手购旧笺纸制伪上市。但是,专用笺纸量少较难购得。如果制假者用一般旧笺纸制作,就会露出破绽。[详细]

考内文

鉴定名人信札虽同鉴定书画基本相同,但鉴定信札从某种角度上看,其难度要相对大一些。信札一般不钤印章,也较少有名人题跋,也有不少信札落款不署全名,只取名字中末尾之一字,因此在辨伪上有一定难度,还要借助于信札的内容来辨认。此外,从文字上亦可鉴别真伪。如果当你拿到一页民国时期的信札,发现有较多在文字改革后才会使用的简化字,不用问,赝品无疑。[详细]

微博热议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诚聘英才 | 帮助

中国文物网版权所有京ICP证07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