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张艳 美编:赵钰
为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规范管理,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的安全,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本期专题从文物为什么要禁止出境,盘点三次禁止出境的文物都有哪些,探秘那些禁止出境的国之重器等方面切入,讨论对珍贵文物的保护。目前各种规范制度的制定,对于文物保护来说不啻是一福音,也体现了国家对文保越来越重视的态度,越来越规范的运作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做出了国宝级级文物应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决定,并明确相关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类目、文物级别及相关件数等。迄今为止国家公布的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有三批: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共有64件(组),第二批共有37件(组),第三批共有94件(组),共195件(组)文物。[详细]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即"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未曾在国内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览。"第四十五条,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文物,应当有3名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中,应当有2名以上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第四十七条,经审核不允许出境的文物,由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发还当事人。
何为禁止出境 何为限制出境
为了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按照规定,下列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1、历代出土古尸;2、宗教场所的主尊造像;3、质地为象牙、犀角的文物;4、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5、列入禁止出境文物目录的;6、文物保存状况不宜出境展览的。另外限制出境展览的文物有:1、简牍、帛书;2、元代以前的书画、缂丝作品;3、宋、元时期有代表性的瓷器孤品;4、唐写本、宋刻本古籍;5、宋代以前的大幅完整丝织品;6、大幅壁画和重要壁画;7、唐宋以前的陵墓石刻及泥塑造像。
背景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共64件(组)。此目录出台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即"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未曾在国内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览。"[详细]
西汉。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的墓葬,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璀璨夺目。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详细]
西汉。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幅帛画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上宽下窄。其制作方法是用三块绢帛拼成,中间用一长条整幅的绢,再取相当于长条三分之一的绢裁成两半,分别拼缝在长条上部的两侧。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详细]
背景 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一文:为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2002年,国家文物局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组一级文物名单。近年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境展览也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为适应文物出境展览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我局现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其中37件(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详细]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珣,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详细]
《梦奠帖》全名《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上有元人郭天锡跋,后又有赵孟頫、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诸人跋。《仲尼梦奠帖》行书,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这是欧阳询传世墨迹中最为可信、也最为精彩的一种,其中显示出充满自信的意趣。美妙的情调与意趣,渗透了对新笔法与新形式的自负与自由。[详细]
韩滉《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故宫博物院。《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等十四家题记。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详细]
长卷,绢本,设色。 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这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引首清高宗弘历题"猗兰清画"四字。钤明韩世能 "韩世能印",清梁清标"蕉林书屋",清高宗弘历"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共31方。现藏故宫博物院。[详细]
背景 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据悉,为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规范管理,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目录中除了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商子龙鼎和商四羊方尊外,还有藏于首都博物馆的西周伯矩鬲、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等。[详细]
该件元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出自中国元朝时期,它是元代瓷器制品的代表作。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口小颈短,口沿平坦,肩丰渐滑,肩以下逐步收敛,至近底处微微外撇。该瓶器型高大、造型秀挺、釉色净润、纹饰精美,被称为元代蓝釉器中引人注目的艺术珍品。1992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该瓶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详细]
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美誉。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后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详细]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喝甘露、炼丹丸等等,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长生,这种求生的欲望也寄托在死后的裹尸衣上,这就出现了汉代特有的玉衣。玉衣什么样?它是如何制成的?是否真的可以使寒尸不腐?这一切的谜团在考古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下都解开了。[详细]
四羊方尊,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其造型以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这件国之重器有着传奇的身世之谜,从小到大,课本里一直都说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但后来又有学者说四羊方尊的出土地在河北广宗。[详细]
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整体由立人像和台座两大部分接铸而成。古蜀人特定的"手崇拜"集中表现在大型青铜立人身上。巨大的环管状双手是古蜀人出于对帝王或巫师的敬畏而臆构的夸张,夸张的环管状双手增加了神秘的气氛。更耐人寻味的是,古蜀人为何如此崇拜环管状巨手呢?显然,对这两个用巨手握成的特殊形状所显现的"环状管道"圆"和其中的"虚空",古蜀人赋予了某些神秘和神圣的理念。[详细]
中国禁止出境的绝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