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精神家园,梦想的自由地,或许是不希望自己是孤独的,即使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也希望我的周围,同样生活着一群和我一样的人。在单纯的向往自由和扎堆的梦想中前行,对抗市场的现实与商业的距离感。然而"艺术却永远是一个人的战斗",来到艺术区,有人为了安静,有人为了氛围,有人为了房租……本期专题,让我们走进北京最活跃的几大艺术区,关注生活在这里的艺术家与艺术机构,探寻那些正在消失的精神脉络,以及充满活力思想饱满的艺术群落生活。
最初的艺术群落,也被称为"艺术家村",是艺术家自发形成的产物,发展于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欧洲。这些艺术家群落的最初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流动性较大,艺术家只在某个特定季节,例如夏季,在那里居住创作;其二是半定居艺术家与访问艺术家混合的类型;其三就是拥有一批长期居住创作于此的艺术家,他们在当地都建有自己的房舍与画室。[详细]
追溯艺术群落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艺术群落形成基本是沿着以下脉络:
艺术院校附近,地价租金相对较低且空间较大区域(一般以废弃工厂、农舍为主)
艺术家租下成为自己的工作室
志同道合艺术界朋友自发聚拢
潜在商机,画廊、美术馆、餐饮业入驻
区域名气引起关注
艺术爱好者竞相入驻,开立工作室
部分艺术家工作室由单纯艺术创作
逐渐转向集艺术创作、展览及交易场所
政府扶植,建
立规模化艺术
区域
最终形成较
为成熟的艺
术聚集区
虹墙艺术画廊:做好十年不盈利的打算
— 专访虹墙艺术画廊艺术总监古伟碧
没有坚持十年不盈利打算的就不要做画廊。必须要坚持,必须要走好每一步路,如果说画廊的品质在某一阶段降低了,公众会对你的态度产生怀疑,你是不是认真做画廊,是不是真心做艺术。很多画廊不是真正在做艺术,而是真真正正在做生意,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详细]
从元老级艺术朝圣地、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的美国纽约苏荷艺术区,到创意设计无处不在的东京立川公共艺术区,从给人匪夷所思视觉挑战的伦敦南岸艺术区,到怪异荒诞的伦敦克勒肯维尔。艺术区扮演着城市记忆保护者的角色,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雅客驻足流连。而世界顶级艺术区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丰富人们的感官、挑战人们的思维。艺术区已经成为生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美国纽约苏荷
SOHO作为艺术区闻名于世,如今已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苏荷区(SOHO)原是纽约19世纪最集中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五六十年代,美国艺术新锐群起,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鼎盛时期,在这块面积、人口均不足纽约1%的地方,居住着占纽约全部艺术家30%强的艺术家群体。
伦敦南岸艺术区
泰晤士河南岸艺术区以现代艺术为其醒目的标志,堪称是当今伦敦最富有活力的艺术聚集区。艺术区位于泰晤士河边,是利用废旧港口码头和古老仓库改造的文化旅游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南岸艺术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
洛杉矶酿酒厂艺术村
美国洛杉矶酿酒厂(TheBrewery)艺术村完全由民间发起。艺术村前身是1888年开业的酿酒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村,在300个单位内聚居了约500名艺术工作者和创作人,他们在这创作、生活,令艺术区充满艺术气息,许多艺术家会将新品放在公共区域展示,作为一种区内交流的手段,也因而这里成为美国艺术界无人不知的地方。
东京立川公共艺术区
立川公共艺术区是全日本公共艺术最密集的区域。作为亚洲地区设计领先的城市之一,东京的创意产业起步较早,除了创意园区,现在很多创意工作者干脆把自己的创意做到公共区域,在装点城市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最新创意。
伦敦克勒肯维尔
英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设计机构都位于伦敦,其中,最新兴的创意园区就是位于伦敦东北部的克勒肯维尔。在多年以前,Clerkenwell原本是伦敦废弃工业仓库的不毛之地,而现在作为英国著名的艺术场所,这里拥有水平一流的音乐、剧院、展览馆、电影与博物馆。
美国鱼雷工厂艺术中心
亚历山大市的鱼雷工厂艺术中心(Torpedo Factory ArtCenter)的前身是一战时期制造鱼雷的基地,直至上世纪60年代被废弃。一群当地艺术家以低廉价钱租用了这个弃置的工厂,慢慢将其建成艺术工作室,近年来,迅速发展成弗吉尼亚州一个著名的创意旅游景点以及美国炙手可热的设计基地。
韩国首尔Heyri艺术谷
Heyri艺术谷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创意园区。艺术谷为韩国作家、电影界人士、建筑师、音乐家等多领域艺术家群居的文化村,面积约49.5万平方米。在Heyri艺术谷中,除了一般的居家住所外,艺术家们的工作室、美术馆,众多不同类型与功能的建筑共同形成了一个集创作、展示和家居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意大利托尔托纳
米兰的托尔托纳地区(Zona Tortona),十年前和798前身类似,是米兰运河边的一个旧工厂。近几年ZonaTortona摇身一变变成艺术家和个人工作室的大本营,小型艺廊、摄影工作室、餐厅、创作空间散布其中。每届米兰展ZonaTortona都能创造非凡的神话,现已成为米兰设计周最具指标性的展区之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艺术区的形成也是一样,世上本没有艺术区,艺术家聚集得多了也就成了艺术区。艺术区自发的形成,是因为社会向前发展,精神文明诉求催生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土壤。如今,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坛成为冉冉新星,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艺术走近生活"、"艺术平民化"的口号从呼声落为实际,人们在越来越关注艺术作品及其衍生价值的同时,却忽略了艺术结晶创作者艺术区里艺术家们漂泊的生活现状和艺术推广平台画廊的艰涩处境。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缔造者,我们要回过头关注源头,不仅要关注艺术家的作品,更要关注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洪流中势单力薄,苦苦坚持迸发创作潜能的漂泊群体。我们应该呵护它培养它,给它提供更多的阳光和养分,让它茁壮成长,而它也势必会用自己的繁荣与茂盛来数倍回馈社会,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精神文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