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周:古与今的拆迁都不按市价补偿

谈到古代拆迁和现代拆迁,著名文化学者李开周说古代和现代在拆迁补偿上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拆迁补偿方面古代与现代都不按照市场价格走,在秉承拆迁之后不降低被拆迁户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拆一百平方,补给一百平方,拆一套商铺,补给被拆迁户相当于一套商铺的住宅,古代大多是这种拆迁补偿方式。补偿费都是给房子或者给地皮,最后一般给的还是钱,像三四线城市、小城镇的拆迁补偿不是政府给的而是开发商给的。总的来说不管是大城市拆迁还是小城市或是小城镇拆迁,都是走的以前老路——从唐朝、宋朝、清朝、民国一直承继下来的套路,即按照不降低业主生活质量这一补偿为最终标准,而不是按照拆迁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或不低于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来补偿。[详细]

李开周:强制拆迁未对等补偿处以"在官侵夺私田"罪

研究古代律法对强制拆迁的处罚可以从《唐律疏议》和《宋刑统》管窥一二。《唐律疏议》卷十三《户婚》"在官侵夺私田"条疏议云:"或将职分官田,贸易私家之地,科断之法,一准上条'贸易'为罪",物物相易为贸易,可为旁证;至于"盗卖",是指用货币支付的情形。不管怎样,唐代法律禁止盗卖公田及他人的私田。按照《宋刑统》规定,凡以官府的名义征收老百姓的土地或者拆迁老百姓的房子,而没有对等补偿(对等补偿即按照实物补偿--拆地补地拆房补房,不按照市价走。)或是补偿低于市价者,要处以"在官侵夺私田"罪。"在官侵夺私田"罪规定侵夺一亩以内,受杖六十;超过一亩,受杖七十;三亩以上,杖一百;超过五亩,徒一年半。法律规定到是挺严格,但是始终没有按照这一规定去执行。
[详细]

虢国夫人:唐朝无敌"拆迁强人"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她的形象通过《虢国夫人游春图》留存后世。在这幅名画中,虢国夫人衣着明艳,神态安详。不过,她拆起房子来,可一点也不含糊。几十间的一片大宅子,她一声令下说拆就给拆了。据《明皇杂录》记载,虢国夫人最爱盖房子,而且最爱往大里盖,皇帝批的宅基不够,她就自己搞拆迁,瞧中谁家的地皮,谁就得主动搬家,不然就把你往死里整。虢国夫人看上了韦嗣立的住宅,韦嗣立是谁?他是武则天时的相州刺史、唐中宗时的兵部尚书、唐玄宗时的国子祭酒, 虢国夫人强拆韦嗣立住宅只补给他十几亩地,韦嗣立也乖觉的接受了。[详细]

谁摆平了唐朝拆迁"第一案"

唐宣宗大和年间,京城长安怀真坊西南角亭子西,赫然耸立着九间豪华私人住房,格外引人注目,它的男主人是义成军节度使韦让,女主人则是唐宪宗的第十女汾阳公主。这九间房舍所占宅基地,本是京城长安的公共用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对儿皇亲国戚私心勃发,据为已有,四坊居民敢怒不敢言。后来唐宣宗下诏:韦让侵街造舍,颇越旧章,宜令毀拆。不久,一支拆迁队伍来到怀真坊,挥动家伙对这九间房子强行拆迁,占用的街巷恢复了原貌,京城百姓拍手称快,在这次大规模拆迁行动中,最牛钉子户韦让没敢露面。[详细]

包拯也做过强拆违建的"刺儿头"

宋真宗咸平五年二月,因为占地违章太多而导致京城街道狭窄,中央特命令右侍禁閣门祗候谢德权负责整治。于是谢德权先要拆除权贵们的房舍,结果当然是遭到了他们的抵制,最后中央下命令终止拆迁。然而老谢也是个硬骨头,偏偏不接受命令,直接面见最高领导人,说道:阻挠拆除违章建筑的除了有权势者之外没有别人,他们就是贪图出租房屋的租金。要我停止拆迁的命令,臣是宁死也不敢接受的!皇帝没办法,只得答应了他。铁面无私的黑脸包拯在当开封府的"一把手"时也做过这种"刺儿头":豪门势族争相建造花园水榭式的水景房,以至于堵塞河道,污染了环境不说,甚至引发水患。于是老包下令全部拆毁。不过,像老谢、老包这等敢于碰硬的人是极少数。[详细]

蔡京强制拆迁

现在有人给蔡京翻案,说他艺术造诣很深,对老百姓也不错。这种话李开周坚决不同意。蔡京这人艺术造诣是有的,而且还不低,但艺术造诣跟人品的关系并不大。宋人笔记《清波杂志》记载:"蔡京罢政,赐邻地以为西园,毁民屋数百间。"意思就是说啊,蔡京退休以后,皇帝赐给他一片宅基,让他修建花园,他嫌宅基不够,又拆迁了几百间民房。蔡京拆迁民房有没有给人补偿呢?也许有,不过史书上说:"西园人民起离,泪下如雨。"可见即使给了补偿,那补偿也很低,要不然待迁户决不会"泪下如雨"。所以蔡京这次拆迁民房是强迫性的,不是出于待迁户自愿。最后蔡京有没有受到处分呢?没有。[详细]

陆游的儿子暴力征地案

南宋理宗绍定年间,陆游的儿子陆子遹在江苏溧阳做知县,有一天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溧阳拿出铜钱5000万,交到南京国库,用来弥补国防赤字。陆子遹慌了,全县的夏税和秋税刚刚征过,再向老百姓讨要5000万的额外税款,老百姓肯定不干。怎么办呢?陆知县琢磨来琢磨去,开始打土地的主意。南宋理宗淳佑年间的文人俞文豹的《吹剑录》详细记载了陆知县疯狂报复不服拆迁的农民:"子遹会合巡尉,持兵追捕,焚其室庐,众遂群起抵拒,杀伤数十人。……势既不敌,遂各就擒。悉填囹圄,灌以尿粪。"[详细]

康熙朝的暴力拆迁:我真的还想再拆五百年

清朝初年著名学者黄宗羲的学生屈大均是广东人,亲眼目睹了康熙三年清政府在广东沿海诸县的强拆暴行:"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弃赀携累,仓卒奔逃,野处露栖。死亡载道者,以数十万计。""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数十万计。民既尽迁,于是毁屋庐以作长城,掘坟茔而为深堑,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屈大均说的只是康熙三年发生在广东境内的拆迁,事实上,为了打击郑成功而在沿海进行的血腥拆迁不止发生在康熙三年,也不仅仅限于广东一省。[详细]

什么叫"钉子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一直以为,钉子户的产生是近现代的事情,因为面对强大的拆迁方,被拆迁方要想在原地像钉子一样钉得住,死扛着。其实,在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拒不搬迁的主儿,其中有六个不畏强权实力的牛气冲天的"钉子户",便令要求其迁走者无可奈何。

史上最牛钉子户:抗旨不遵的少林寺

大唐武德五年五月,皇帝李渊下了诏,责令拆毁少林寺,解散众僧。少林寺在十三立功僧的率领下,以少林寺虽居伪郑之地,却曾助大唐攻下轘州并曾劫救秦王为由,硬是抗旨不遵。因为,就在一年前,也就是武德四年的四月底,少林寺刚刚为大唐平定夏国和郑国立下大功,并被秦王李世民亲书嘉奖并赐寺田四千亩,少林寺惠场、昙宗、志坚等十三立功僧被晋封为将军僧。而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正被太子一党挤兑,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在1500年前的帝王时代,也就是绝对专制的年代,大唐皇帝亲自下诏,寺院和众僧竟敢不听从,不拆迁,不离寺,堪称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唐高祖李渊当时颁布的减寺疏僧诏是这样的:"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寇等,有精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大寺观居住,给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戒行有阙、不堪供养者,并令罢遣,各还桑梓……"接到诏书后,全寺上下数百僧人俱不肯服从。上座善护把少林寺僧劫救秦王并助唐军擒拿郑王、攻克轘州之事拟表后,命慧玚昙宗二人前往觐见秦王,并请代为诣阙进表,恳乞留置少林寺。[详细]

民国最牛拆迁钉子户"周顺房"

蒋介石当上"中华民国"的总统以后,想把位于浙江奉化武陵镇上老家的旧房子拆掉扩建一下,于是要让周围的邻居拆迁,好给蒋家腾出地盘。邻居们得知蒋家扩建房子的事后,都纷纷让出自己的宅基地,可是隔壁卖千层饼的周顺房的主人却不愿意腾出自己家的地盘。原来,周顺房的主人与蒋介石都是儿时的小伙伴,并且和蒋介石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并不把他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周顺房的主人接到拆迁通知后,曾放出风凉话说:"瑞元(瑞元是蒋介石的小名)当皇帝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并执意要让蒋介石亲自来说。蒋介石听后叹曰:"迁不迁由他去吧。"这个周顺房,因而被戏称为民国最大的拆迁钉子户。[详细]

鲁文公动迁

鲁文公想扩建自己的宫室,可是毗邻而居的两家一个是孟文子,一个是郈敬子,两人都是鲁国的股肱大臣,怎么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家拆迁那可比重点工程重要的多,谁敢不从?于是鲁文公派人对孟文子说,我准备给你换个宽敞的地方居住。哪知道当即遭到拒绝,还因此引来孟文子一大堆牢骚。鲁文公一看孟文子措辞强硬,而且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算了,吃柿子还捡软的捏吧,于是以同样的理由动迁郈敬子。郈敬子同样不愿意,郈敬子的话虽然态度和缓但刚柔相济。最后鲁文公只能就此作罢。[详细]

看宋仁宗是如何搞拆迁的

宋时的开封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宫太逼仄太寒碜了。宋仁宗寻思着,要把皇宫扩建一下。就派人去和皇宫北面的居民协商。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堂堂一国之君想找臣民要一块地皮,进行公益性基础工程建设,拉动GDP增长,居然还要跟他们商量,让人大跌眼镜。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拆迁户们拒绝了来自皇宫的拆迁协商。无论给多少钱他们都不愿意搬走。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按照常理,接下来就应该是官府发布强制拆迁公告,聘请拆迁高手,浩浩荡荡地跟在推土机后面开进拆迁现场。但是这一幕没有发生,宋仁宗退步了。于是北宋就有了有史以来最小的皇宫,仅仅相当于一个节度使的府邸。[详细]

汉武帝搞拆迁

如果不考虑建国以后的大型水利工程的话,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应该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话说西汉建元二年,汉武帝为了扩建上林苑,在首都南边画了一个圈,"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他把长安县城以南、秦岭山脉以北、盩厔县城以东、蓝田县城以西,上述范围内的农田、民房、山岭、河流、森林、坟墓都划进了拆迁范围,然后让有关部门统计人口、评估地价,准备来一次大移民。汉武帝画的这个圈几乎覆盖六个县,横跨京兆尹和扶风郡两个中央郡国,东西长达二百公里,南北长达一百五十公里。[详细]

顺治皇帝的拆迁良策

虽然古代是个极权社会,但也不乏慎重处理拆迁问题、顾及拆迁户利益的皇帝。清顺治帝时,北京曾有一次牵涉城内几乎所有汉族官员和民众的大搬迁。这次大搬迁处理得较为稳妥。顺治五年八月十九日,皇帝下令:"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除八旗充投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等,尽徙南城居住,其原房或拆去另盖,或质卖取价,各从其便。朕重念迁移累民,着户工二部详查房屋间数,每间给银四两。此银不可发予该管官员人等给散,令各亲自赴户部衙门,当堂领取,务使迁徙之人得蒙实惠。"[详细]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诚聘英才 | 帮助

中国文物网版权所有京ICP证07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