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出品    责编:张艳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书斋的雏形。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书斋发展成熟的时期,两宋时期是书斋文化平稳发展的时期,明代是书斋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书斋文化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实与提高。

>>查看更多信息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宅第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更是明代文人雅士怡情翰墨、醉意诗书的精神乐园。因而,明书房内外的环境陈设十分讲究。

>>查看更多信息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或藏诸市井,或隐于郊野,不一而足。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那就是简洁清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计,崇尚的是“宜简不宜繁”,力求“高雅绝俗之趣”。

>>查看更多信息  

  • 书斋外的环境要极富有诗情画意,雅气十足,令人洗尽俗肠。古人对住宅的要求是:“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

  • 进入宅门内,则给人一种幽静雅趣的感觉:“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 而接近自然、远离尘嚣是书房的另一种韵致。明代李晔所说的《紫桃轩杂缀》的理想书斋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

  •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环境: “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
    >>查看更多信息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书房里的陈设极为讲究,有几、桌、椅、屏帷、笔砚文具、琴、书等,布置简而不繁,稍为风雅一些的会增加前代法书名帖,及一些古董时玩,这些元素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古代文人书房。从书斋室外环境的营造到书斋内陈设清玩的归置与摆放,处处体现出文人书斋对“清雅”二字的追求。

>>查看更多信息  

明代著名的藏书家胡应麟,其藏书之室称“二酉山房”,书房之中,除藏书外,只有一榻、一几、一博山、一笔、一砚、一丹铅之缶而已。每当亭得深夜,坐榻隐几,焚香展卷,就笔于砚,取丹铅而雠之,倦则鼓琴以抒其思,如此而已。书房雅致生活,于此可见一斑。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