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出品    责编:桂亚兰

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女子已经开始化妆。以奴隶制为社会政治根本的夏商周时期,人们已经采取编发制取代了披头散发。此时,受诸子百家“重德轻色”思想影响,人们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视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时期因此成为化妆史上有名的“素妆时代”,女子除了扑点粉以外,基本上是不化妆的。

>>查看更多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为大胆,此时出现了比较著名的“晓霞妆”(又称斜红),这种化妆方法从魏文帝宫中传出,相传魏文帝曹丕的妃子薛夜来眼角碰伤流血,血痕使之越发美丽,后人效仿,用胭脂涂画,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这一时期另一极具特色的妆容是“额黄妆”。

>>查看更多信息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偏爱菱花淡淡妆,她在《丑奴儿》中写道:“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词中说,晚上这场风雨,把白天的炎热洗刷干净,夏天里难得凉快的夜晚,李清照向丈夫弹琴倾诉,然后对着菱花镜子淡淡化妆。

>> 查看更多信息

  • 在古人浩瀚的诗词海洋中,经常用“桃花”形容美丽的女子,崔护有诗云“人面桃花相映红”,表达自己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诗经·周南·桃夭》篇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桃花来形容待嫁的姑娘。

  • 桃花是红色的,而“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色彩之一,古人妆容样式中便有“桃花妆”一说,其中用到的最主要化妆品便是胭脂。《妆台论》中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 胭脂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传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胭脂,至三国开始在中原妇女中流行。唐代诗文中经常提及胭脂,一些仕女图中的妇女面部和嘴唇常涂有胭脂。宋元明清以来,更成为妇女最普遍使用的红色化妆品。







  • >>查看更多信息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写了一个美丽而又落寞的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诗文仿若一幅唐代仕女图,字字句句都能体味出古人的生活情态。

>>查看更多信息